律师张冰上诉足协终身禁赛裁决:一审法官竟成二审代理律师

  • 2025-06-18
  • 1

近日,体育法律师张冰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,将继续上诉要求北京四中院撤销中国足协对球员的终身禁赛处罚,其核心争议点在于 “一审法官在二审中担任代理律师”,这一程序问题引发法律界对司法公正性的高度关注。

事件背景与上诉理由

本案源于中国足协对球员的终身禁赛处罚。张冰指出,一审中足协纪律委员会维持了处罚决定,而在二审(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,CCAS)程序中,代理足协出庭的 “律师” 竟是一审中作出裁决的 “法官”。这一现象直接违反了司法程序的回避原则和法官执业规范。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》及《民事诉讼法》相关规定,法官离任后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,且终身不得代理其曾审理过的案件。张冰强调,足协纪律委员会的这一操作不仅剥夺了球员申请回避的权利,更使得案件审理陷入 “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” 的利益冲突漩涡。此外,他还提出其他上诉理由:足协未提供纪律处罚会议记录、缺乏终身禁赛的明确规则依据、违背法律比例原则等。

律师张冰上诉足协终身禁赛裁决:一审法官竟成二审代理律师

法律程序与司法公正的冲突

从法律角度看,法官在同一案件的不同审级中转换角色,严重破坏了司法程序的中立性。根据《民事诉讼法》回避制度,审判人员若与案件存在利害关系,必须主动回避。而本案中,一审法官在二审中担任代理律师,显然构成程序违法。若这一行为被认定成立,可能导致整个裁决因程序瑕疵而被撤销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类似争议并非孤例。此前曾有案件因法官 “下基层” 参与一审程序,导致二审管辖权争议,凸显审级独立性的重要性。张冰此次上诉的核心,正是通过法律途径捍卫程序正义,防止权力滥用对当事人权益的侵害。

足协处罚的合法性争议

此次终身禁赛的依据是足协对假球案件的查处。2024 年 9 月,足协公布 60 人禁赛名单,其中包括孙准浩、金敬道等知名球员,理由是他们涉及赌球交易。张冰曾在采访中透露,部分球员因个人账户与庄家资金往来被认定违规。然而,他强调足协在处罚程序中存在多重瑕疵,例如未备案补充协议、拒绝受理球员申诉等。

此次上诉的另一焦点在于足协规则的模糊性。张冰指出,足协规则中仅有 “5 年加重情节” 的规定,却无 “终身禁赛” 的明确条款,直接将 5 年处罚升级为终身禁赛,涉嫌违反法律比例原则。这一争议可能影响未来体育行业处罚规则的完善。

案件后续与行业影响

目前,张冰已向北京四中院提交撤裁申请,案件进入三审程序。若法院最终支持其主张,不仅可能推翻现有禁赛裁决,还将对体育行业的内部治理和司法程序产生深远影响。法律界人士认为,此案的关键在于确认足协纪律委员会的独立性和程序合法性,以及如何平衡行业自治与司法审查的关系。

乐投体育

此外,张冰的上诉也引发对体育仲裁机制的反思。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作为二审机构,其裁决是否应接受法院的实质性审查,成为争议焦点。张冰此前代理的球员奖金纠纷案件中,仲裁委员会曾以 “补充协议未备案” 为由拒绝受理,但最终通过司法途径胜诉。此次事件或进一步推动体育仲裁制度的透明度与规范性。

结语

张冰的上诉不仅是为当事人争取公平,更是对体育行业法治建设的一次推动。一审法官在二审中担任代理律师的现象,暴露了体育仲裁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权力寻租空间。随着北京四中院的介入,这一案件或将成为体育司法领域的重要判例,为未来类似纠纷的处理提供标杆。中国足球的改革不仅需要成绩提升,更需在制度设计和程序正义上实现突破,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重建公众对行业的信任。